不要再叫我「阿蒙」
三國東吳名將呂蒙,因為出身貧苦,少年時未曾受教育。後來呂蒙經由姊夫介紹給孫策,從而踏上軍人之途。呂蒙一方面屢立戰功,另一方面受到主公孫權啟發,努力修習經典,遍讀群書,逐漸蛻變成一位具戰略眼光、智勇雙全的將領。當時,原本輕視呂蒙的魯肅,也驚呼他「已非吳下阿蒙」,而因此也為後人留下了「士別三日,刮目相看」的成語。
本來是「吳下阿蒙」的人,竟然可以「士別三日,刮目相看」,想必呂蒙有一套超強的「學習力」。可惜歷史沒有記載,讓我們錯失這麼好的學習技術。
不過,從呂蒙的名與字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。
呂蒙,字子明。
易經蒙卦(山水蒙)的「蒙」,表示天地初開之後的蒙昧狀態,在人則比喻小孩尚未懂事的階段。
「明」剛好是「蒙」的剋星。打開蒙蔽的心靈,受到日月光華的照射,一切事情就明白了。
但是,如何由「蒙」而「明」呢?
「呂」字是個解答。「呂」有雙口,就是要我們多「問」、多「說」。不懂的事不齒下「問」,問多了,不懂的也懂了。似懂非懂的學問,就要經常去「說」,說的時候才會發現不足與不全,說多了,不但足了、全了,也變成自己的學問。
「雙口」水平聯想,就是多「讀」、多「寫」。雲端時代,只要問「谷哥」、問「百度」,不用行萬里路,他人的萬卷文章就擺在眼前等你去「讀」。而如果能再進一步,經過嚼味、思索,「寫」下來就是你自己的知識、自己的創作。
想讓別人「士別三日,刮目相看」,從現在開始,當一個稱職的「呂明」吧!
按『讚』就是給力。『分享』就是福氣。『留言』就是創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