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

翹腳捻嘴鬚



翹腳捻嘴鬚

換我睡
莒光日,阿兵哥進到教室就猛打瞌睡。大部分的排長用走動式管理,阿兵哥一就座,排長就站了起來,整節課走來走去,搖醒打瞌睡的阿兵哥,但是這頭趕完,那頭又睡。結果,很多排長都因為沒有管好這個問題,要去旅部罰站。

後來有一位排長想出一個妙招:叫一個阿兵哥站著監視,當坐著的阿兵哥有人打瞌睡,他就負責抓出來當監視兵,換他去位子上坐。從此,這排的排長,就解決了阿兵哥打瞌睡的問題,而那位排長自己也輕鬆的在一旁休息。

全民皆兵
美國紐約有一個大花園,吸引了大批的遊客。園外有個告示牌,寫著:『凡檢舉偷花草樹木者,賞金200美元』

『為什麼不寫,偷花木者罰200美元就好了呢?』好奇的遊客問管理人員。

管理員回答說:『如果那樣寫,那只能靠我的一雙眼睛;但現在,可能有幾百雙眼睛,幫我們監督呢!』

有一首台語歌《翹腳捻嘴鬚》。大意是說在社會打拼遇到困難時,只要有能力強的好朋友相助,事情就能妥當處理好,自己也可以翹著二郎腿、捻著鬍鬚,在一旁輕鬆納涼了!

這首歌的對象弄錯了,朋友要同心協力,一起解決問題,不可能讓你自己在一旁「翹腳捻嘴鬚」。這首歌,應該改成唱給能力強的「老闆」、「主管」聽:凡事不要親力親為,而是要運用機智,讓部屬自己動起來,老闆自己就可以在一旁「翹腳捻嘴鬚」了!


◎ “想受”完文章也要幫作者加油打氣
請按】及【分享】給更多好朋友

◎ 在Facebook態時報訂閱新文章
請至善導思林記思簿》粉絲專頁

閱讀舊文章請至部落格



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

歡迎光臨



歡迎光臨

有一個老先生,屋子後面有一片空地,他在後院開闢了菜園,種了一些菜。但隔壁鄰居在他們後院養了十幾隻生蛋母雞,經常跑過來把菜園弄得一蹋糊塗。老先生向鄰居抗議過很多次,希望他們把母雞關起來。鄰居很客氣道歉並答應,可是從來沒有行動,老先生又不能因為這些小事和他們爭論傷和氣。

後來,老先生準備好一袋雞蛋,送給鄰居。第二天鄰居過來道謝,老先生說:「不用客氣,我們家雞蛋老是吃不完,要感謝您們幫忙吃,免得擺久壞了。」鄰居驚訝地問:「我沒看到你們家有養雞,怎麼雞蛋會吃不完?」老先生說:「每天在菜園可以撿到好幾粒雞蛋,怎麼吃也吃不完。」第二天起,鄰居家的母雞就再也沒跑過來老先生的菜園了。

有一位富翁,擁有一個私人園林。每到周末都會有不少人來這裡野餐,甚至搭起帳蓬、燃起營火,在草地上野營,常常弄得園林一片狼籍,骯髒不堪。負責管理園林的管家,根據主人的指示,在園林的四周圍上籬笆,豎起『私人園林禁止入內』的木牌,並派了人在園林的大門看守,但都無濟於事,許多人依然通過各種方式進入園內。

後來富翁叫人做了一些大大的木牌子立在各個路口,上面醒目地寫著:『請注意!你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傷,最近的醫院離此15公里,駕車半小時可到。』此後,再也沒有人闖入這個園林。

身為父母、老師、主管的管理者,您們對於屬下的管理,是用『禁止入內』、還是『歡迎光臨』思考?


◎ “想受”完文章也要幫作者加油打氣
請按】及【分享】給更多好朋友

◎ 在Facebook態時報訂閱新文章
請至善導思林記思簿》粉絲專頁

閱讀舊文章請至部落格



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

不可隨處小便



不可隨處小便

于右任先生是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。他精於書法,尤擅草書,首創「標準草書」,被譽為「當代草聖」、「近代書聖」。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,大膽創新,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,是收藏家們夢寐以求的珍品。

某君酷愛于右任的書法,想請于右任為他寫一幅字。于右任被纏著不放,只好寫下「不可隨處小便」六個字,開他一個玩笑,同時斷了某君再跟他要字的念頭。

大家看了覺得好笑,也都認為某君是咎由自取。某君覺得很尷尬,藉故提早離開。
  
一日,大家又聚在一起,某君將裱好的立軸掛在牆上。于右任看了開懷大笑說:「改的好!」某君忙拱手說:「是先生寫的好!」眾人拍手說:「都好!」

原來,某君回去後,把六個字一一剪下,重新組合,使本來不登大雅之堂的「不可隨處小便」,變成了高尚文雅的「小處不可隨便」。

高斯是德國偉大的數學家。小時候他就是一個愛動腦筋的聰明孩子。

小學時,一位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題,讓學生從123…一直加到100為止。他想,這道題足夠這班學生算半天的,他也可以得到半天悠閒。誰知,出乎他的意料,剛剛過了一會兒,小高斯就舉起手來,說他算完了。老師一看答案,5050,完全正確。老師驚詫不已,問小高斯是怎麼算出來的。

高斯說,他不是從開始加到末尾,而是先把199相加,得到100,再把298相加,也得100最後4951相加,也得100,這樣一共有49100,加上剩下的50100,結果當然就是5050了。聰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師的表揚。

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,不要把受到「規矩」的束縛,重新排列組合,就能反敗為勝、化難為易了。


◎ “想受”完文章也要幫作者加油打氣
請按】及【分享】給更多好朋友

◎ 在Facebook態時報訂閱新文章
請至善導思林記思簿》粉絲專頁

閱讀舊文章請至部落格



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

出賣貧窮



出賣貧窮

日本的兵庫縣,有一個叫丹波的村子,是一個十分貧窮落後的地方。村子裡的人看見整個日本其他地方都先後富起來了,大家決心也要脫貧求富。但這裡土地貧瘠、物產貧乏、交通不便、信息閉塞,也沒有什麼特產。怎麼樣富起來呢?想來想去,誰也想不出辦法。

明朝正德皇帝,有一次打扮成書生遊江南。只顧觀賞山水,結果走迷了路。直到天色已黑、飢腸轆轆,終於見到一間茅屋。屋主請他進門吃粥,正德皇帝學著主人喝一口稀飯,吃幾口醃製的小菜,再喝一口稀飯,吃幾口醃製的小菜。吃著吃著,正德皇帝覺得飯菜特別可口,感覺比皇宮裏的那些山珍海味強多了。

後來,丹波村派人去東京請來一位專家。這位專家了解了這個村子的情況後,也感到很棘手。因為他喜歡研究中國歷史,剛好看到上述正德皇帝吃粥的故事,就讓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。

他想,丹波村雖然只有貧窮落後,但是這也正是他們擁有有錢人所沒有的財富。把這樣的貧窮經驗,賣給富人應該很有賣點。於是他向村民建議:今後村民們不要住在現在的房子裡,要住到樹上去;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,穿樹皮、獸皮,像幾千年前尚處於蒙昧時代的老祖宗那樣生活。這樣城裡的人會來觀光、旅遊,從而會給村民帶來豐厚的旅遊收入。村民們聽從了專家的建議。他們的“另類生活”引起了生活在城裡的人們的好奇。一時間,遊人如織,不到一年,丹波村的村民們都富裕起來了。

一個事物是否有「價值」,端視這個事物有沒有需求。有錢人要的不是最珍貴的東西,而是最獨特的事物。所以,貧窮人的「清粥小菜」,對餐餐山珍海味、滿漢全席的富人,當然有很大的吸引力。貧窮不必懊惱,它絕對可以出賣!


◎ “想受”完文章也要幫作者加油打氣
請按】及【分享】給更多好朋友

◎ 在Facebook態時報訂閱新文章
請至善導思林記思簿》粉絲專頁

閱讀舊文章請至部落格



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

豆腐湯



豆腐湯

市場裡有兩家賣老豆腐的小店。一家老闆姓張,另一家老闆姓湯。兩家店同時開張。剛開始,張家的生意十分興隆,吃豆腐的人得排隊等候,來得晚就吃不上了。張家的特點是:豆腐做得很結實,口感好,給的量特別大。相比之下,湯家豆腐就不一樣了,首先是豆腐做得軟,軟得像湯汁,不成形狀;其次是給的豆腐少,加的湯多,一碗豆腐半碗多湯。因此,有一段時間,湯家的門前冷冷清清。

有一天,一位張家的老客人因為起床晚了,只好來到湯家的豆腐店。吃完了一碗豆腐,老闆走過來,笑著問客人豆腐怎麼樣。

客人老實說:「味道還行,就是豆腐有點軟。」老闆笑了笑,竟有幾分滿意的樣子。

客人又說:「你怎麼不學學張家呢?」湯老闆看著他說:「學他什麼呀?」

客人說:「把豆腐做得結實一點呀!」

老闆反問客人:「我為什麼要學他呢?」沉思了一下,老闆自我解釋說:「我知道了,你是說,來我這邊吃豆腐的人少,是嗎?」客人點點頭。老闆建議客人兩個月以後再來,看看是不是會有變化。

兩個月後,湯家的門前居然真的排起了長隊。當初那位客人很好奇,也排隊買了一碗。看看碗裡的豆腐,仍然是稀稀的湯汁,和以前沒什麼兩樣,吃起來,也是從前的味道。老闆臉上仍然掛著憨厚的笑,客人也笑著問:「能告訴我這其中的秘訣嗎?」

老闆說:「其實,我和張老闆是師兄弟。」客人有些驚訝:「可是你們做的豆腐不一樣呀?」

湯老闆說:「是不一樣。我師兄做的豆腐確實好,我真比不上。但我的豆腐湯是加入好幾種骨頭,再配上調料,再經過12個小時熬制而成,師兄在這方面就不如我了。」

見客人還有些不解,湯老闆繼續解釋:「這是我師父特意傳授給我們的。師父說,生意要想長遠,就必須有自己的特長。師父還告訴我們,吃的生意最難做,因為眾口難調,人的口味是不斷變化的,即使是山珍海味,經常吃也會煩。」

「因此師父給我們不同的手藝。這樣,人們吃膩了我師兄的豆腐,就會到我這裡來喝湯。時間長了,人們還會回到我師兄那裡。再過一段時間,人們又會來我這裡。這樣,我們師兄弟的生意就能比較長遠地做下去,並且互不影響。」

客人試探地問:「你難道就不想跟師兄學做豆腐麼?」湯老闆卻說:「師父告訴我們,能做精一件事就不容易了。有時候,你想樣樣精,結果樣樣差。」

原來,這最強的競爭力,就是不要有競爭。朋友們,你是還在跟別人競爭「豆腐」?或者,已經推出你自己的「豆腐湯」?


◎ “想受”完文章也要幫作者加油打氣
請按】及【分享】給更多好朋友

◎ 在Facebook態時報訂閱新文章
請至善導思林記思簿》粉絲專頁

閱讀舊文章請至部落格



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

走出大門再回來



走出大門再回來

報載:一名男子和他的妻子在2009年結婚,然後在新家拍攝一系列的婚紗照。

不久,這對夫妻生了一個女兒,妻子卻不幸罹患癌症過世,留下傷心的丈夫與幼小的女兒。

在妻子過世後兩年多後,丈夫找回當初幫他們拍照的攝影師,試圖重現當年夫妻剛搬進新房子的婚紗照場景。然後,給在天國的妻子寫了一封信,正式向妻子/媽媽說再見。

親愛的妻子:

2009年,左邊的照片是一對甜蜜的新婚夫妻;在2013年,妳走了2年多,原本是妳的位置已被我們的寶貝所取代,但我依然沒有改變。

美商英特爾(Intel)公司,最初的時候是賣記憶體起家,後來面臨日本公司在記憶體市場的激烈競爭,而具有高潛力與高獲利的處理器業務正在萌芽。大家在理智上知道應該放掉記憶體業務,卻因為有著情感,遲遲無法做出決策。

有一天,英特爾兩位領導人互問:「如果董事會把我們踢出去,雇用新經理人,他們會怎麼做?」

兩個人異口同聲:「他們會退出記憶體市場,全心發展微處理器。」

緊接著兩人又說:「那為什麼我們不自己來做?!」

最後,透過走出大門再回來的象徵性儀式,退出記憶體市場,再創業、全心發展微處理器,成就今日的微處理器霸業。

當往日的美好不再的時候,我們往往受到舊情的羈絆,遲遲無法走出去。此時,借由「重拍婚紗照」、「走出大門再回來」的象徵性「告別」動作,我們不但會得到解脫,還會看到門外的另一片天地!


◎ “想受”完文章也要幫作者加油打氣
請按】及【分享】給更多好朋友

◎ 在Facebook態時報訂閱新文章
請至善導思林記思簿》粉絲專頁

閱讀舊文章請至部落格



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

海棠依舊



海棠依舊

李清照有一首很有名的詞《如夢令》:
「昨夜雨疏風驟,濃睡不消殘酒,試問捲簾人,卻道海棠依舊。知否?知否?應是綠肥紅瘦。」

古今文人雅士都是如此解析這首詞:表面上平鋪直述海棠花的凋零,其實女詞人從中更想吐露的是,少女對於青春流逝的焦慮與憂愁。筆者本也是以此觀點欣賞這首詞,但是,在網路上看到一篇職場的故事後,讓我在這兩者間有了連結。

這篇題目為『為何升遷的不是我?』的文章裡,描述一位進公司服務快三年的小李,看到比他後來的同事陸續得到了升職的機會,他卻原地不動,心裡頗不是滋味。終於有一天,冒著被解聘的危險,去找老闆理論。

老闆聽完他的抱怨,先把他的問題擱下,要小李先去辦一件事。一家客戶準備到公司來考察產品狀況,老闆叫小李去聯繫他們,問問何時過來。

一刻鐘後,小李回到老闆辦公室。結果,除了「他們說可能下週過來。」這句話外,老闆追問的幾個問題:「具體是下週幾?」、「他們一行多少人。」、「他們是坐火車還是飛機?」,小李一個也沒能給老闆答案,因為他一聽到對方說:「可能下週過來。」就跑來跟老闆回話了。

老闆不再說什麼,打電話叫小張過來。小張比小李晚到公司一年,現在已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了,他接到了與小李剛才相同的任務。

一會兒工功夫,小張回來了。小張很詳細的跟老闆報告:「他們搭下週五下午 3 點的飛機,大約晚上 6 點鐘到。他們一行5人,由採購部王經理帶隊,我跟他們說了,我公司會派人到機場迎接。另外,他們計劃考察兩天時間,具體行程到了以後雙方再商確。為了方便工作,我建議把他們安置在附近的酒店,如果您同意,房間明天我就提前預訂。還有,下週天氣預報有雨,我會隨時和他們保持聯繫,一旦情況有變,我將隨時向您報告。」

小張出去後,老闆拍了小李一下說:「現在我們來談談你提的問題。」

「不用了,我已經知道原因,打攪您了。」小李臉紅的說完,趕緊走出老闆的辦公室。

到這裡,小李悟了、我也悟了。

整夜不停息的風雨,讓李清照憂心戶外綻放的海棠而不能入睡,只能藉酒消愁。一覺醒來,趕緊問捲簾的侍女,海棠花如何了?侍女只是做個樣子,往窗外隨便看一眼,便漠然回道:「還是老樣子啊。」李清照聽了,以其觀察大自然變化的經驗,想必海棠花已經受到風雨的摧殘。所以,她歎息的說:「知否?知否?應是綠肥紅瘦。」

對一件事情觀察入微、追根究柢、預測發展,並能說出「應是綠肥紅瘦」的人,自然能成為詞人、主管、老闆。而只能說出「海棠依舊」的人,當然也只能當個「為何升遷的不是我?」的侍女、基層員工罷了!


◎ “想受”完文章也要幫作者加油打氣
請按】及【分享】給更多好朋友

◎ 在Facebook態時報訂閱新文章
請至善導思林記思簿》粉絲專頁

閱讀舊文章請至部落格


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

200元的感動




200元的感動

找到200
他是遺腹子,靠著母親幫人洗衣服拉拔長大,18歲那年,他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,母親為了給他湊足學費去賣血,他裝作不知道,怕刺傷母親的心。

大一的寒假,夜裡他回家。母親高興地說:「兒子啊,媽媽剛剛洗衣服賺了200塊錢。」說著就掏口袋,誰知口袋裡的200元早已不見蹤影。

母子倆人慌張地跑出門,在寒風中來來回回地走了三趟都沒找著。他暗地裡,從母親給的生活費中抽出兩張100元紙鈔,偷偷放在草叢裡。

果然,他聽到母親驚喜的聲音:「孩子,錢找到了!」他奔出去,配合著母親的驚喜,母子倆興高采烈地回到屋子裡。

母親說:「就當沒找到。來,給你,自己多吃點好的。」

幾年之後,他大學畢業,有了一份好工作。他把母親接到城裡,母親再也不用洗衣服了。

那兩張百元大鈔,他沒捨得花,還一直留著。過了幾年,他偶爾提起這事,笑著對母親說:「媽,那200元是我放在那裡的。」

母親說:「我知道」。他吃了一驚:「你怎麼知道?」

母親說:「我領回的錢都有記號,而那兩張沒有。我知道那是你怕我著急放的。我想,兒子這樣心疼我,我不能再找了,既然丟了找不回來,為什麼不讓兒子放心呢?」

他上前抱住母親,兩個人眼睛都濕了。

中獎200
有一個孝子,總在發票開獎的第二天,到處向大家詢問是否有中獎的統一發票。如果那位同事幸運中了末獎,他便以200元向對方換得。由於省去到金融機構領獎的麻煩,大家也樂於將中獎的統一發票給他。

有一天,同事問他收集這些中獎的統一發票做什麼?他說了,由於他母親平時最大的興趣,就是收集統一發票,再等待兩個月一次開獎時對獎。因此為了讓母親多幾次驚喜,他總是偷偷地將這些中獎的發票,放入媽媽收集發票的筒子裡,再提醒媽媽該對發票了。而他最喜歡看母親專注對獎時,發現中獎時快樂的樣子! 

看了這兩個故事,你有沒有想好,如何創造你自己版本的『200元的感動』?


◎ “想受”完文章也要幫作者加油打氣
請按】及【分享】給更多好朋友

◎ 在Facebook態時報訂閱新文章
請至善導思林記思簿》粉絲專頁

閱讀舊文章請至部落格



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

回家



回家

有一個人搭船到英國,途中遇到暴風,全船的人驚慌失措,他看到一個老先生非常平靜的在禱告,神情十分的安詳。

等到風浪過去,全船脫離了險境,這人很好奇的問這位老先生,為什麼一點都不害怕。老先生回答:「我的老婆已經被上帝接走,回到天家。我的女兒嫁到英國。剛才風浪大作時,我就向上帝禱告,如果接我回天家,我就去看老婆,如果留我性命,我就去女兒家,不管去那裡我都一樣,所以我怎麼會害怕呢?

我們對未來會恐懼,是因為我們不知往何處去。只要想清楚未來「最好的結果」與「最壞的狀況」,然後努力地盡本分,剩下的交由老天定奪,我們也不再恐懼了!


◎ “想受”完文章也要幫作者加油打氣
請按】及【分享】給更多好朋友

◎ 在Facebook態時報訂閱新文章
請至善導思林記思簿》粉絲專頁

閱讀舊文章請至部落格



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

情報頭子也上當



情報頭子也上當

曾任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的胡佛,經歷四十八年的情報頭子生涯,很少有人能瞞騙過他。有一回,他卻輕易的上當了。

胡佛在63歲時,突然覺得自己正在走向暮年,對健康狀況給予了無比的重視。除了自己開始減肥,同時,他還在局裡下達規定,凡超重者一律調出聯邦調查局總部。於是,整個聯邦調查局華盛頓總部掀起了一場浩浩蕩蕩的減肥運動。

有一次,一位特工將被提拔為邁阿密地區特警隊的負責人,胡佛安排好了要接見他。但是這位特工是個胖子。於是,他開始絞盡腦汁地思考:「我發福得這麼厲害,怎麼才能順利通過局長接見這一關呢?」

這位胖特工終於想出了妙計。在被胡佛接見之前,他到街上買了一套衣服,號碼比平時穿的要大得多。他穿上這套新買的衣服一試,非常滿意。因為這給人一種假像,就是減肥卓有成效,至少已經減下四五公斤的重量。

到了接見的時候,胖特工穿上這身大號衣服去見胡佛。一見面就感謝胡佛提出的控制體重的要求,他一本正經地說:「局長控制體重的指示太英明了!這簡直就是救了我的命啊

胡佛聽得沾沾自喜,仔細端詳了一陣,不但沒批評他,反而還連連誇獎,鼓勵他繼續帶頭瘦身。就這樣,胖特工順利地過了關,如願以償地到新工作任職去了。

面對這個難題,如果胖特工只是擔心,胡佛看到的是肥胖的「現狀事實」,肯定是死路一條。換個題目,讓長官看到減肥的「過程績效」,反而會贏得讚許。

命題一改變,就產生了多條的活路:
一、拿出以前的更胖時的照片。
二、穿上寬大的衣服,就說這是以前更胖時穿的衣服。
三、穿上略為合身的衣服,就說這在以前更胖時,都穿不進去。

天無絕人之路,成敗就在我們是否善用腦袋思考。


◎ “想受”完文章也要幫作者加油打氣
請按】及【分享】給更多好朋友

◎ 在Facebook態時報訂閱新文章
請至善導思林記思簿》粉絲專頁

閱讀舊文章請至部落格



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

看見他的看見



看見他的看見

看見兒子的看見
耶誕節前夕,一位母親在帶著5歲的兒子去買禮物。母親想像她的孩子,將會多麼興奮的觀賞這絢麗的世界!然而,兒子卻緊拉著她的衣角,哇哇地哭出聲來…

「怎麼了?」母親有些生氣,語氣中也充滿了嚴厲。

「我的鞋帶鬆了……」兒子怯怯地回答。

母親蹲下身來,為兒子繫好鞋帶,無意中抬起頭來,啊!怎麼什麼都沒有?沒有絢麗的彩燈,沒有迷人的櫥窗……,那些東西都放得太高了,孩子什麼也沒看見。這是做媽媽的第一次從5歲兒子的高度看到自己沒看過的世界。

看見兒童的看見
西班牙的街頭佇立著這樣一塊看板,是西班牙當地,一個為孩子和孤兒提供援助的風險基金會特意設計的。

這則廣告的重點就是 --- 任何身高超過4英尺5英寸的成年人,他們只能看到一張沮喪的孩子的臉龐和一行並不醒目的文字:「有的時候,虐待行為只有正在遭受著虐待的孩子本人才瞭解。」大多數人都會覺得不知所云。

但是如果是孩子,從他的角度就能看到完全不同的另一個畫面 --- 小男孩子的臉上有嚴重的淤青,海報上非常突出一句話:「如果有人傷害你,請給我們打電話,我們會幫助你」旁邊還有基金會的電話號碼。

這則戶外廣告通過鏡子不同的透鏡層,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一樣的圖像。這也就是為什麼只有孩子能看見畫面中小男孩的傷痕和求助的方式。如果沒有這層設計,如果所有人都能看見小男孩的傷痕,那麼帶有暴力傾向的家長一定會想方設法不讓孩子接近這塊看板,這則宣傳廣告也就形同虛設,沒有絲毫的意義。

我們常常從自己的「高度」、自己的「角度」去看世界;因此,我們看不見別人的看見。換個和別人一樣的「高度」、別人一樣的「角度」重新看世界;因此,我們看見別人的看見!蹲下來也好、轉個身也罷,我們會看見不一樣的世界!


◎ “想受”完文章也要幫作者加油打氣
請按】及【分享】給更多好朋友

◎ 在Facebook態時報訂閱新文章
請至善導思林記思簿》粉絲專頁

閱讀舊文章請至部落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