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本無樹?
傳承衣缽從偈求,寥寥數語難參透
中國佛教禪宗一脈,五祖弘忍想要傳衣缽。他宣布弟子有參透佛法者,寫出一首偈,代表自己內心對佛法的認知。並依照開悟的程度,來決定衣缽傳給誰。眾弟子都為如何寫偈而煩惱。
菩提明鏡映神秀,看似悟道仍然有
當時他的弟子中以神秀為程度最高,趁夜在寺裡的一片牆壁上寫上他的體悟:
“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”
神秀的體會看似悟道,實則不徹底。他的心仍執著在「有」。
無樹非臺慧能修,由有入無破執著
不識字的慧能,請師兄唸了一遍神秀的偈,並請師兄寫上自己的心得:
“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
。”
慧能的心,已經超越神秀的「有」,而達到「無」的境界。
非有非無弘忍糾,有無由空當下究
弘忍看到了慧能的偈,知道慧能比神秀悟道更透徹,就在半夜三更在他的房間,將衣缽傳給六祖慧能,並解誦金剛經,讓慧能徹底開悟。而且也說出了第三首偈:
菩提非無樹,明鏡非無臺,本非無一物,何處無塵埃。
「有」、「無」之爭,只是一件事情,相對的兩端。所以,弘忍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「非無」。它包括了「有、無、非有、非無」。也就是,任何事情「好壞同體、得失互見」,都只是因緣巧合罷了,何需憂愁煩惱。
「非無」即是「空」。而這個「空」是「更大的空間、更長的時間、更多的人間」。如果,任何事情都以此「空」思考,還要問「哪棵樹?哪個臺?」嗎?
按『讚』就是給力。『分享』就是福氣。『留言』就是創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