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

知難行異



知難行異

訂閱最新內容
《善導思林記思簿》社群首頁按

閱讀存檔內容
《善導思林記思簿》部落格


我們都聽過「知難行易」與「知易行難」。這兩種看法,其實各有其不同的立論之處。

知易行難」說的是,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,重點不在知而在行。「知難行易」說的是,主要的工作,在弄清楚一件很複雜的事情,搞清楚了,執行起來就很容易了。「知易行難」,只是執行力的問題,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。而「知難行易」,只點出了問題現象,卻沒有提出具體可行的破解方法,值得進一步探討。

福特T型車的故事
福特T型車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於1908年至1927年推出的一款汽車產品。它的問世,使1908年成為工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:T型車以其低廉的價格,使汽車作為一種實用工具,走入了尋常百姓之家,美國亦自此成為了「車輪上的國度」。

該車的巨大成功,來自於數項革新,包括以流水裝配線大規模作業代替傳統個體手工製作、支付員工較高薪酬來拉動市場需求等措施。

傳統個體手工製作,簡單講就是一群工人要把一輛車所有的零件,一點一點製造出來,邊製造邊組裝,完了再製造、組裝下一輛。這種方法,因為效率低、成本高,一直困擾著福特的管理階層。

關鍵的轉折,發生在福特公司管理階層參觀芝加哥的一個屠宰場時。屠宰場使用可以稱為拆卸線的生產線。即將一頭宰好的牛體或豬體,從很多切肉工人面前移動經過,每一個切肉工人只割下特定的某個部分。福特公司管理階層受到啟發,將這一過程顛倒過來,改成組裝線的流水線式生產線。即將車體從某個部位開始,經由吊車運輸系統,從很多組裝工人面前移動經過,每一個組裝工人,只組裝特定的某個部分,最後,完整的車體從流水線終點流出。

如此革命性創新,造成從第一輛T型車問世到它的停產,共計生產、銷售1500多萬輛。它的生產是當時先進工業生產技術與管理的典範,為汽車產業及製造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。

改革創新最困難的就是「知難」:認知有難。因為我們的認知被傳統的知識、經驗綁架,繞來繞去,都繞不出原來的框架。此時,最需要的是「行異」,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改變(Do something new),例如去旅行、去參觀非相關產業等等,可能因為接觸到全新的刺激,就會激發出全新的想法。就像福特公司去參觀屠宰場,啟發了全新流水線生產方式的想法。

你的工作遇到「知難」了嗎?沒關係,重要的是你「行異」了嗎?


訂閱最新內容
《善導思林記思簿》社群首頁按

閱讀存檔內容
《善導思林記思簿》部落格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