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同情,水同理
強聞博記只是一時的 “知識”
用心體會卻是一生受用無窮的 “智慧”
請 “想受”:
孔子將人分成君子與小人,又把君子細分為智者與仁者。故在《論語》提出「智者樂水」、「仁者樂山」之說。
這兩句話,大部分人的解釋,流於表面,對於想要成為仁者、智者的世俗大眾,並沒有啟發。所以,我們試著談討,仁、智與山、水間的因果關係。
山同情
何謂仁?孔子說:「克己復禮為仁」。也就是仁者是能夠克制自己的私欲,遵從天理,講求仁義,道德高尚之人。
說來拗口,對照現代語言,它就是「同情心」(Sympathy)。「同情心」是位在高位者,針對位在低位者,所發生的不幸遭遇,給予有形的援助,或無形的安慰。
山峰有高、低。所以「仁者樂山」就是要提醒我們,當我們位在高位時,對位在低位的他人,要施予同情。若是如此「山同情」久了,我們就是「仁者」。
水同理
何謂智?老子說: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」。這世間,會有爭端、會有怨懟,就是因為除了自己還有別人。了解自己、了解別人,爭端、怨懟自然減少。
但如何了解自己、了解別人呢?套用現代語言,它就是「同理心」(Empathy)。「同理心」是針對他人所發生的不幸的遭遇,能夠同理理解。
水沒有高、低、只有平面。所以「智者樂水」就是要提醒我們,要與他人站在同一高度,用相同的觀點,去體驗、理解對方的立場,才會「知人者智」。若是如此「水同理」多了,我們就是「智者」。
喜歡本文
按讚就是給力。分享就是福氣。留言就是創意
訂閱新文章,請加入粉絲團
1. 按下列連結到《善導思林記思簿》
2. 首頁按讚加入粉絲團完成訂閱
3. 現在就去
閱讀舊文章,請至部落格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