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跡較少的路
強聞博記只是一時的 “知識”
用心體會卻是一生受用無窮的 “智慧”
請 “想受”:
來自廣東的牙匠,雍正時期已進入造辦處的陳祖章,表現不甚突出。到了乾隆時期,每月的奉銀仍只有三兩,所以每日都在思索,如何在創作上突破,好為自己爭取加工資。
有日穿起好久沒穿,從家鄉帶來的衣服。口袋順手一摸,摸出了一顆廣東帶來的橄欖核。陳祖章靈機一動:「玉石、竹子、木頭、象牙、犀牛角都有人雕,但從來沒有人在橄欖核上雕刻創作;我如果能在橄欖核上創作,豈不是突破創新的機會?」
「但是,要雕什麼呢?」陳祖章剛好看到牆壁上,貼了一張蘇東坡船遊赤壁的山水畫,又看到橄欖核身形就像一條船,於是開始了他的核舟創作。
在乾隆二年(1737),雕琢成一艘小船,船上乘載八人,每一位人物的動態、表情各有不同。最特別的是,船底刻蘇軾的《後赤壁賦》全文,三百餘字,細密井然,堪稱鬼斧神工。
當此件核舟完成,由於是很大的創新突破,馬上被加薪為每月奉銀十二兩,成為匠役中每月奉銀最高者。此後他也由雍正朝的普通牙匠,躍升成為乾隆初年最重要的牙匠。
美國詩人羅勃.佛洛斯特 (Robert Frost) 寫的詩《未被踏過的路》(The road not taken),最後一段:
在許多許多年以後,在某處,
我會輕輕歎息說:
黃樹林裡分叉兩條路,而我--
我選擇了較少人跡的一條,
使得一切多麼地不同。
陳祖章不但選擇一條人跡較少、甚至未被踏過的路
--- 橄欖核雕舟;因此它也讓自己變得一切不同 --- 加薪到十二兩。
我們每個人,是不是也要各自走一條人跡較少的路?
喜歡本文
按讚就是給力。分享就是福氣。留言就是創意
訂閱新文章,請加入粉絲團
1.
按下列連結到《善導思林記思簿》
2.
首頁按讚加入粉絲團完成訂閱
3.
現在就去
閱讀舊文章,請至部落格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